在讨论文学艺术是否能超阶级超政治超党派超国家(四超),搞作家的"自我自我写作",写出纯人性文学、纯文学时,我提出今天文学仍属意识形态,有人表示反对,说是意识形态是空洞的东西,也即否认意识形态的存在。
事实上,如果承认文学艺术是意识形态(从总体上,不是指某些只是表现景物的具体作品),那在当今世界上,文艺"四超"、作家做"超人",写出纯人性纯文学就只是主观唯心的自以为是。因为不存在这样的作家作品。
所以,有人总想改写文学艺术的概念和所属范畴,总想人为地把它脱离社会脱离生活独立出去。西方还提出逆历史,我们中国今天也有人提倡反潮流,专门揭露黑暗,并把黑暗当细菌、病毒,通过夸张、虚构,用文学的显微镜显微,或放大镜放大,变得更黑更暗,而随作家的"心"所欲。事由作家去选去造,人按作家心意去塑造,好人可当坏人写,坏人可当好人写。什么国什么党什么派什么制度什么战争,只揭黑暗。什么好人坏人都当人写,都去揭人性的丑恶。
尽管客观不可能都揭黑,也有赞颂。以唯物史观看,有的还好坏颠倒,还去主流,抹黑共产党新中国。
自然否认文艺是意识形态,而作家又是"四超"的超人,他写的是个人的激情创作,纯文学,纯人性,那作家作品就根本不存在哲学、政治、阶级、法律、道德、宗教等等,更不存在为谁服务、为谁利用的问题,因为作家眼中只有人、人性、个人激情。用有的作家话说,作品出版了,作家任务就完成了,剩下的是读者的事。作家没有任何责任,也不负任何责任,如果谁要联系社会实际去批判他的作品,"犹如堂诘轲德大战风车,自以为神圣无比,旁观者在一旁窃笑"。
现在有人要更进一步,干脆讲"意识形态也是空洞的"。这种观点其实与"四超"等创作观是一致的,都是脱离社会历史实践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,目的是为唯心的创作主张和作品倾向辩护。
现在看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意识形态的解释是什么?
意识形态又叫社会意识形态或观念形态,包括政治思想、法律思想、道德、哲学、艺术、宗教等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。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是对社会存在的不同方面的反映,同时,它又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。所以,它怎会是空洞的呢!
一般说来,社会意识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,但是先进的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,先进阶级一般继承积极进步东西,反动阶级继承落后腐朽的东西。同时,意识形态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不平衡,激进、落后阻碍社会发展,进步积极的促进社会进步。同一世界同一社会形态中,都会有多种意识形。意识形态各种形式又相互影响,互相作用,其中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又是经济基础最直接、最集中的体现。
而文学只所以是意识形态,因为它是用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。在当今世界,社会生活中有阶级有政治有党派有国家,有不同的法律、道德、宗教等等。
作家也是当今世界中的人,也有思维思想,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再现客观现实与表现作者主观情感的统一。
所以作家和文学都不可能超越社会,脱离生活。那作品也不可能"四超"、纯人性、纯文学,它仍是意识形态之一,是上层建筑组成部分,作家和作品都有倾向性,只是倾向谁的问题。
我们今天,可以不用阶级和政治去解读作家,但不能脱离社会生活去孤立、片面、主观唯心地解读文艺。
回到本文中心。如果能用文艺的客观事实,唯物辩证地把文艺是意识形态之一,属意识形态的理论推翻,那么那些"四超"文学、纯文学、纯人性文学就是真的。文艺也不必提为人民服务、为社会主义服务,我们也不必揭批那些改写历史、抹黑共产党和新中国的作品。不必说它里面没有阳光、进步和光明,而有腐朽和促退,有违社会历史真实,有伤中国人民感情。就是诺奖文学奖评委给莫言那个颁奖词,也当"空洞的",那里也是把莫言主要获奖作品当"四超"文学、纯文学、纯人性文学。
客观谁不明白?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并不糊涂。
道理看似深奥,其实很简单。所谓意识形态是空洞的实是从根本上否认唯物史观,为这些主观唯心创作观掩盖下的作品倾向性进一步打掩护。而那倾向性正是对百年中国去主流的片面专挑黑暗并显微放大。
这不空洞吧!
创业项目群,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,添加 微信:boc855 备注:小项目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qihelin.com/1060.html